差点被遗忘的另一A股指数纳入 - A股即将闯关富时罗素

世诚投资   2018-09-24 本文章807阅读


全球第二大指数公司FTSE Russell 富时罗素,简称富时)将于本周三(9月26日)决定是否将中国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若闯关成功,将是A股国际化的又一里程碑。


富时是仅次于MSCI的国际指数公司,其新兴市场指数的跟踪规模估计为1.2万亿美元,为全市场的40%和MSCI规模的60%。根据我们测算,A股未来全额纳入新兴市场指数所带动的6400亿美元中(4.4万亿人民币),就有约2600亿美元(1.8万亿人民币)来自于富时。


富时与A股国际化关系密切。富时中国A50指数是最早为外资熟悉的A股指数,复制该指数的ETF(2823.HK和2822.HK等),至今仍是海外A股基金里最大的指数基金。而早在2015年,富时就曾提出将A股部分纳入的临时方案。这个所谓的的新兴市场含A股的“过渡指数”,虽不属于富时的正规系统,但立刻就被全球最大的被动基金管理人采纳了。据该基金管理人网站显示,截至2018年8月31日,该管理人跟踪该指数的相关基金规模为814亿美元(5600亿人民币),含近2000支A股(包括小盘股),A股权重约4%。也就是说,在过去三年间,当国内投资者还在被各种忧虑困挠时,部分海外投资者已经在悄声布局A股了。


不只过去三年,纵观A股的发展历史,每次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外资涌入,都对应了市场的相对低点。如2003年QFII的推出,2012年RQFII的推出和QFII大幅扩容,以及2014年沪港通实行等。这或许是巧合,但确实每次外资的大举买入,对应的几乎都是内资的极度悲观和放弃。最近的例子就是过去三个月陆股通(沪深港通北上)百亿级的资金流入,对应的是国内投资者的哀鸿遍野。


外资机构并不注重择时,但恰恰在A 股“择时”上超越了大部分国内投资者。外资在A股市场得到的消息也有限,而且其反应速度在国内某些同行看来几乎“笨拙”。然而恰恰外资的赚钱效应远高于普通国内投资者。这是为什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相信,随着A股市场的国际化和机构化,投资耐心和投资纪律将变得更为重要。


回到指数纳入的话题,MSCI自2017年起便把其分析重心移至陆股通,而富时仍以QFII/RQFII作为指数纳入的主要考量。无论是陆股通或QFII, 监管在今年都做出了较大改革,如将陆股通的每日额度提高4倍至520亿元人民币,以及取消QFII每月资金汇出限制和QFII/RQFII本金锁定期要求等。后者对富时指数纳入应有很大促进作用,因为富时最大顾虑之一是QFII/RQFII的跨境流动性问题。


富时曾声称,如果要将A股正式纳入,其初始纳入比例应远高于MSCI的5%。但像MSCI一样,我们认为初始纳入能带动的资金量有限,对A股市场的冲击不大,(况且其最大客户已经“买单”)。将来全额纳入才是重点,而这只是个时间问题。未来外资引领市场的趋势将愈加明显,我们应更关注这“新四万亿”外资入市的节奏和偏好。我们也对中国A股市场的长期未来充满信心。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