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投资者杂志: 中国对冲基金海外发展面临挑战

  2016-09-09 本文章1546阅读

(本文由亚洲投资者杂志 AsianInvestor 发表的 Chinese Hedge Fund Face Uphill Struggle to Expand Offshore 一文翻译而来,原作者 Christina Wang。)


    中国的对冲基金管理公司(译者按:也包括私募基金管理人)正排队要在香港或新加坡设办立公室,但要在海外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业务平台却没有这么简单。有专家估计中国对冲基金在海外生存超过三年的几率只有20%。

    “根据我们的经验,中国对冲基金海外拓展的成功几率可能会非常低”,世诚投资(香港)的CEO王崎如是说。确实,有77%的香港本地对冲基金能在成立后存活至少三年,但从中国“出口”到香港的对冲基金三年内的成活率估计只有20%。诺亚财富(香港)的CIO 马晖洪对内地对冲基金在香港的成活率也持悲观态度。截至2016年7月底,他估计有200家来自中国的长短仓股票对冲基金公司(Long Short Equity Manager)在香港运营,每年有100家左右的新开公司,但每年也会有50-100家公司关门大吉。

    达到一定的资产规模是关键。如果要有像样的成功机会,一个新建立的对冲基金首年需要2000-500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之后三年内资产管理规模需达到至少1亿美元。世诚投资(香港)的王崎指出,“不是这样的话基金管理公司很难存活”。他的道理很简单:对冲基金需要2000-5000万美元的初始规模来覆盖其运营成本。如果三年内规模还达不到1亿美元,要么其投资业绩不够优秀,要么投资者对管理者的其他方面缺乏信心,如中后台运营和风险管理等。

    海外的家庭办公室(私人高净值客户)通常只会给一个新兴的对冲基金几百万美元的投资,却很少有超过1000万美元的 (译者按:倒不是海外的富人缺钱,但他们确实比我们的有钱人保守多了)。除此之外,海外的私人高净值客户相比大型机构客户更倾向于频繁买卖金融产品包括对冲基金 (因此他们作为客户的稳定性也不是很高)。

    因此对冲基金的发展单私人客户是不行的,需要有机构资金的长期支持。但是机构投资者通常不会考虑投资1亿美元以下的对冲基金,因为(出于风险考虑)这些投资者不想占所投基金规模的10%以上。这意味着对于一支一亿美元规模的基金,无论其业绩多好,机构一般只能投1000万美元甚至更少。王崎指出,“1000万美元对一个大型机构投资者来说实在是太少了,为此还要对基金管理人做很多前期调查,何必呢?”

    位于香港的咨询公司 Compliance Plus 的总监 Josephine Chung指出,机构往往需要至少三年时间观察一个新创立的对冲基金经理,之后才能决定投资与否,这也是挑战之一。

    当前投资者在对冲基金这个资产类别上也持保守态度。根据eVestment的数据,亚洲的对冲基金上月(2016年7月)面临了8.4亿美元的净赎回,截至2016年7月的净赎回达到了70亿美元,使亚洲对冲基金的资产管理总规模降至553亿美元。如此困难的国际环境会更加迫使中国对冲基金需要迅速地证明其价值。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