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A股指数纳入

世诚投资   2016-06-23 本文章1561阅读

编者按:在此之前,我们对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一向较乐观我们始终认为这对市场的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中长期的投资机会远大于短期的交易机会。诚然,MSCI对推动A股进入海外投资者视野做出了显著贡献,但此次否决A股纳入时却显示出一些前后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在A股市场国际化和机构化的重要课题上,我们似乎不能单靠指数供应商来提供答案。就如监管所言,无论如何,中国股票市场的改革开放还得继续。

    2016年6月15日,A股纳入MSCI指数在一片喧闹声中被否决了, 结果令人费解。主要的疑问如下:

究竟是发达国家标准还是新兴市场标准?

    MSCI在6月15日发布的中英文新闻稿中,以大篇幅解释了未能将A股纳入的原因。但其每次提及中国A股市场,都以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为言论基础。而谈及巴基斯坦、秘鲁、阿根廷和沙特阿拉伯时均以新兴市场为标准,此举耐人寻味。这或许是MSCI单纯的用词谬误,MSCI也说明了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一样,都是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然而,MSCI是否在内部讨论或与客户沟通时,都有意或无意地使用另一标准?语言是思维的反射,我们不排除有双重标准的可能。

QFII额度分配和资本流动到底是不是问题?

    QFII额度分配的不合理,以及资本跨境流动的限制,向来是MSCI的头等顾虑。然而,我们认为外汇管理局在年初公布的QFII/RQFII制度改革,已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这点MSCI当初是认同的。MSCI在今年4月的议案中也提到,此类问题已经可以解决,A股纳入仅存三大障碍(MSCI很少会用“仅存”only remaining这种字眼,显示其当时对A股纳入的信心)。今年4月的“仅存障碍”中并不包括额度分配和资本流动的问题(再次证明是可以解决的)。然而,在今年6月15日这又成为新的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注意到,今年4月到6月期间, A股市场的开放程度并没有倒退,反而有很大进步,包括批予贝莱德基金管理公司200亿人民币的RQFII额度,和授予美国2500亿人民币的RQFII等。如果MSCI的顾虑是QFII每月只能赎回20%的资本金,这在2003年就存在了,并不是什么新闻。

微信截图_20160623135110.jpg

来源:MSCI网站

所谓的“反竞争条例”有多少杀伤力?

    MSCI宣称,由于上交所需要预先批准在全球上市所有含A股的投资产品(如ETF、期货、期权等),造成海外投资者的诸多不便。MSCI还在电话会议上说投资者希望规避这一监管。规避监管对所有投资者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全球的金融监管日趋严格,包括MSCI的所在地美国,要规避美国错综复杂的监管可能要逃离到月球才能实现。

    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都会有不足或过度。我们今天暂不讨论此条例是否合理,但事实情况却是这样的:

(1)  此反竞争条例并不妨碍MSCI从国内交易所取得编制A股指数时所需的数据授权。

(2)  此条例可能动了某些MSCI客户的蛋糕,延长了推出相关指数投资产品的时间。但同时也有利于MSCI另一些客户,即已经有A股指数投资产品的基金公司。

(3)  到目前为止,已有不下25支含A股的投资产品在海外上市,而被否掉的只有一支,成功率是96%。

(4)  指数公司对基于其指数的(被动)投资产品,自己内部也有一个审批流程,其中要考量对方基金公司的品牌、规模和发行能力等。指数公司宣称这是常规的商业流程,不是问题。但无论是交易所审批,还是指数公司自己审批,对指数投资产品推出的最终影响差不了多少。前者的成功率可能还高些。

(5)  在6月15日新闻稿中,MSCI 提及韩国交易所也有类似“预审权”的限制,但仅限于国内市场。这似乎是中国和韩国的不同之处。韩国已屹立于新兴市场将近20年,而还未在此问题上得到挑战。

多少停牌才算合理?

    MSCI称投资者需要更多时间来决定A股最新的停牌制度是否有效。确实,在去年A股市场最黑暗的日子里,停牌的公司不计其数。但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我们统计了一下,目前MSCI准备纳入新兴市场的A股有431只(即MSCI China A International Index的成份股), 其中停牌的只有4只,分别占A股指数权重的2%和新兴市场指数的0.02%(假如将A股纳入的话)。

    有关停牌股票的上限多少才算合理, MSCI一直公开回避这个问题。但不管MSCI心中有没有数,是什么数,当前停牌的指数股及其有限,应该不是什么致命性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今天讨论的是将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而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发达国家指数,瑕疵都是难免的。投资任何新兴市场如果没有一颗很强的心脏的话,那么...

是监管问题还是投资者问题?

    在过去四年中,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有趣也十分糟糕的行为模式。当每次中国监管为开放A股市场推出新政,MSCI都会反复强调需要时间去考察其有效性。但是如果A股不被纳入MSCI指数的话,有意使用新政策的海外投资者会相当有限。目前在QFII/RQFII名单上的投资者才区区几百家公司,其中还有不少中资背景的“假洋鬼子”。众多全球投资者的缺席,会造成MSCI的数据标本严重不足,所收集的反馈有很大偏差,等待观察的时间也会拉长。在详细分析了MSCI最新议案后,我们认为其实一半以上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海外投资者尝试参与A股市场的改革开放。所谓的“政策实施”(policy implementation)问题,并不仅来自于监管。

    如何在A股没有被纳入的情况下,让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尝试参与A股市场,并获得及时、准确和广泛的反馈,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或者说,MSCI应按现有的方案,象征性地把很小一部A股首先纳入,从而引导更多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并扩大可咨询对象的范围。此后在这基础上,MSCI可随着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开放,有条件地增加A股在新兴市场的权重,直至全额纳入。这或许是一个较可行的方案。

A股指数纳入的无间道

    由于时间和篇幅原因,我们仅举了几个明显的例子,来说明此次MSCI的决定是多么难以理解。我们不相信阴谋论的说法。但由于缺乏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我们倒是觉得MSCI在A股指数纳入上可能遇到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当然A股指数纳入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MSCI在此也做出了非同寻常的努力。但是,由于监管态度、市场估值、和冲击成本等原因,MSCI可能错过了将A股首次纳入新兴市场的黄金时间,短期A股指数纳入的希望渺茫。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