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系列之一:个人资产配置

世诚投资   2016-02-04 本文章1632阅读

人民币汇率最近成为投资者热议的话题。 截止20162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从最高点的6.04回落到6.58,下跌了8%。银行又开始排长队了,这次不是疯抢黄金,也不是买理财产品,而是人们急着要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同时,国际对冲基金等所谓聪明的钱(Smart Money)也在大肆唱空和做空人民币,好像不抛人民币就落伍了。

硅谷有位著名的风险投资家曾经说过,但你发现极端、矛盾、甚至荒谬的现象时,也是该思考的时候了。最近不少国内人士对美元的狂热,或许是要用心思考的一个现象。如果你没有时间读完整篇文章,我们的结论如下:对绝大部分国人来说,绝大部份情况下的绝大部分消费开支还是以人民币为基础,对美元的实际需求有限,而且美元资产的长期收益率普遍较低(美股7%左右),非常有可能达不到国内投资者的预期。再加上多年的量化宽松后,美元资产目前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泡沫,短期回报也有很大不确定性。投资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市场还有诸如税务的隐性成本。所以在换汇和投资美元资产时,还需三思而行。我们建议结合个人或家庭未来对美元的实际需求,来配置美元投资。对普通中国人来说,合理的美元资产配置比例应该不会太高。

我们不是外汇专家,汇率这个东西本身就复杂的很,牵涉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非一般人能把握。但即使不能准确预测汇率,我们还是可以理性地考虑相关问题。

首先,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成败的最终决定因素,并不仅是赚钱多少,而是资产与负债要达到平衡。这里的“负债”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当前的借贷,和未来的支出,其实也是一种负债。资产和负债的平衡,也就是投资和支出的平衡,讲白了就是需要花钱的时候,可以轻松的从现有资产提取,而不需考虑任何后果。这个听起来很白痴,但要做到却并不容易。因为你未必完全清楚将来钱要花在哪里,也不知道届时有关商品的价格。同时,也很难预测投资未来的回报和流动性。资产在需要套现时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但钱多了总没这个问题了吧。如果是亚洲首富李嘉诚呢,他也会担心资产和负债的平衡吗?回答是当然的。普通人未来的支出可能是买一辆宝马,李嘉诚未来的支出可能是把整个宝马公司买下来,到时是否有财力完成是一样性质的问题,只是量大小而已。

按以上逻辑,作为国内人士,如果将所有或大部分资产换成美元,意味着将来的投资收入也是美元,但个人支出如果是人民币的话,两者将有错配风险。特别是在人民币和美元脱钩的情况下,此类风险会愈加放大。打个比方,在上海开车走延安路高架(美元)和地面(人民币)都能从静安寺(投资起点)到外滩(投资终点),高架通常快一点,地面通常慢一点,但两条路是平行的,终点是一样的。人民币和美元脱钩,就好比高架突然在中间封路或改道,那上了高架的车可能就到不了外滩,地面虽然堵一点,但还是可以开得到目的地。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不少人由于出国旅游和子女教育等原因,对外汇有实际需求,现在换点美元未尝不可。但如果完全抛弃人民币资产的话,对一个绝大部分时间要在中国工作生活的人来说,未免太极端了。

其次是美元资产的投资收益问题。其中又有几点需要注意的。 美元资产(投资标的)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而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债券(固定收益类)的长期回报勉强能和通胀打平,股票(权益类)的长期回报一般是通胀再加6%。即通胀为1-2%的话,就是7-8%左右。这对习惯于“无风险收益率”8%上下的国内投资者来说,无疑是泼冷水。更可怕的在后头。作为美元资产回报的标杆之一,标普500 S&P 500)自1927年以来的平均 20年回报为7.8%,平均10年回报为7.4%,平均5年回报为7.3%,而过去5年(2010-2015)实际回报超过10%。也就是说,美股已经很大程度上“透支“了其长期的投资回报,过去几年超常的优秀表现是否能持续呢?如果你相信否极泰来的另一面的话,美股未来的长期回报将回归7%,意味着美股在短期将会下跌。设想,一个天然年产量只有700吨的渔场,过去5年每年产出1000吨,是不是有点过度捕捞了?

    最后要提醒一下税务的问题。美国投资人经常开玩笑说资本市场只有税是肯定的,没有任何变数。确实美国的税法比较复杂,对美元资产的投资净收益有很大影响。这也是中国投资者出海需要考虑的隐性成本之一。


一键咨询